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建筑论文

考古与古代建筑艺术探究

【摘要】:秦汉石阙是较为纯粹的中国风格石质建筑,是古建筑环境美学思想中的物化表征。秦汉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遗迹,其不但是建筑史的事物展现,更是集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古代艺术再现。其分域较为宽广,处在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对于不同地域中的秦汉阙遗迹,具有巨大的历史学、建筑史学、考古学、美学、文武学等的综合探究潜力。现代考古学的介入,切实保证了其再现的合理性。阙是古代建筑族群的标志部分,其始于西周时期,在秦汉时期最为兴盛,宋元时期逐渐式微,一共延续了接近两千年,到现在我国中西部、东部依然有少量的事物遗迹。秦汉都城中的基本定型是多层楼阁的庭院式布局,阙的本体建筑在整个阶段上升至顶峰,变成建筑族群中最为醒目的标志,其不但有建筑艺术的基本构造与形式,更集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段于一体,是那个时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集中展现。

1.秦汉时期的建筑特征

在新石器时代按城定居之后,直到明清时期西方建筑传入我国。明清时期之后,近现代各个流派的西式建筑逐渐从城镇到乡村中,并且逐渐变成建筑主流。有很多蚕蛹中国古建筑群的元素以及符号,逐渐变成近现代中国建筑。基于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主的中原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群体的主题模式,其中包含对环境的高度注重,拥有极为丰富的建筑种类,运用具有特色的部件以及建筑原材料,使用优质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建筑思潮,并且在各个时期都出现很多高明、先进的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和能工巧匠。从秦代开始,留下很多关于古代建筑学的文献资料以及科学名著。

2.秦汉阙建筑

在相关文献当中遵照阙所属建筑的性质,曾经分别产生过城阙、宫阙、坞壁阙、陵墓阙、祠庙阙等多种阙类型的载录,其中城阙与宫阙的体量是最大的,当时技术还不能胜任较大体量的大建筑物,为了获得更为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的视觉成效,通常都基于土夯建筑成为高台,在高台之上再逐层架上木构屋宇,也就是土木结构的形式。这样的夯土与木构共同组建成的城阙与宫阙中的木构部分日渐消逝,只有夯土台基存留至今。其真实面目现在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可是综合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台榭建筑进行分析,其理应是建筑在逐层递减的高台上的,木构部分也会逐渐递减。只是依靠文献载录来研究古建筑,其所获得的成就是极为有限的,考古学的参与让研究获得极大的改观。

2.1砖石型

将北京、河南、山东、苏湾一带东汉早中时期的石阙作为代表,其一是简单的碑石型,阙深稍微收分没有斗拱、阑额、柱枋等构造部件,只有阙顶端有木构的檐椽模仿,或者是适宜性地凿出栌斗形象,有些有开间意识,其中泰山阙、曲阜无名阙作为代表。其二是以登封三阙作为代表,阙基是使用整石构建而成的,地基部分、建筑体上都没有仿照木质创建的柱子、枋子、拱顶等构件,阙身是未进行收分的,阙身仿照土石、砖石等形式的建筑物形态,其产生与北方的季候有关系,北方天气与南方对比,属于凉爽、干燥的。其三是碑石类型的阙,碑石类型的阙在顶端不使用木质构件,在这样的阙中孙熹阙、诸葛祠阙极具代表意义。还有一种土坯阙的遗迹,东汉晚期的踏实阙是比较有代表意义的遗迹,其构造是砖石结构的,外观较为朴素,同河南一带的诸阙在建筑风格方面较为接近。

2.2木构型石阙

木质架构的石阙一般都在川渝一带,这一带气候温暖且极为潮湿,气候对建筑形式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地阙的形式模仿通透的栏杆。顶部有椽子、饰物等物件;其余部分有阑额和栌斗等组成,在阙身上形成柱身,并且有建筑的情形,开间也是比较明显的,有比较大的体量与进深,基本都有木质结构房屋的种种特点,展现出同中原石阙完全不同的面貌,比较文明的建筑有高颐阙、绵阳的杨氏阙和渠县诸阙等等。

3.秦汉阙的建筑审美

建筑能否同环境进行有机的整合,基于主体使用性和观赏作用的需要,更要遵循建筑具有技术性的原则,这样才是一个成功的建筑物,作为众多建筑物当中的一员,阙体量并不是最大的一个,高度也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其存在于历史长河的源头中,极具标志性与引导性,对称以及中空的方式,突显主体建筑群的高大、伟岸,让人观之顿觉神圣以及崇高。自然环境同建筑物间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筑物一定会分割并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形态美的神韵。阙是一种立体的三维实体,阙有自身独有的建筑形态、体量、比例与尺度、色彩层面的差异。把不同形式的阙放在不一样的建筑环境之中,也会传递出不一样的气质与特征。现今存有的秦汉阙所处地域中地形有平原、丘陵、山川、戈壁等显著的差别,其置身于不一样的环境与地貌中的阙,也因此衍生了不一样的观感气氛。形式上建筑强调尺度、体量与比例、韵律等常规形式的美学原则形象性,将是否满足主体的基本视觉感受,是否实现同自然的协调共存作为建筑设计的关键问题。原材料是建筑物质属性的基本前提,材料不同的建筑所传统出来的属性、情感、象征意义都是不一样的。经过考古学的发现和探究,秦汉阙本体艺术中共性因素大气且张扬,并且将本质的民族性格反映出来,展现出秦朝至汉末时期,审美文化在共性因素影响之下的个性演进。简单来讲,秦阙与西汉阙更为质朴而大度、沉稳而浑厚。东汉阙则因为大量个体审美因素的融入,多种民俗和建筑语言都渗透其中,佛教文化以及外来因素的融合,让地域特征更为凸显,也预示着文化艺术面貌会被破坏以及解体。在我国古代艺术的关键阶段,阙是当时精神文化层面上的物质化表现。

参考文献:

[1]高子期.考古与古代建筑艺术探究———以秦汉阙为中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14(04):86-93

[2]刘翔宇.大同华严寺及薄伽教藏殿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5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