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实施假日课堂,实现设计艺术教育与社会的结合。
对于大学教师和学生来说,除了休息外,他们还可以利用假期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并总结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个过程调整学习认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参考国内外高校学期安排的一些做法,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延长假期,安排大量的教学活动,实施假期“假期课堂”。
设计艺术教学大致分为课堂教学和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训教学三部分,其中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训教学应突出和加强。过去,课堂教学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训教学的比例约为8:1:1。为了创造从艺术表现教育向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转变的条件,可以调整为4:3:3。提高实践与技能比例的部分安排在“假期课堂”更合适。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和市场密切相关。设计产品要经过市场的直接考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广告学、设计管理不仅是设计艺术的相关学科,也是设计艺术各专业的必修课。因此,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外,还应引入市场管理知识,使学生尽快了解社会、行业和市场,从而缩短学生对市场的理解过程,使学生尽快了解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从国家艺术院校及相关艺术学科的教学安排来看,上课周数约占学年总周数的70%,假期约占30%。扣除假期、考试等时间后,实际课堂教学周数约占60%。如果建立“假期课堂”课堂周数可调整为60%,假期40%,实际课堂教学周数约占50%,其中假期15-20%用于安排假期课程教学。
假日课堂的设置必须考虑专业的适应性,一是考虑本科四年的统一安排,二是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和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假日课程的重点也应该不同:大学一年级,假日课程可以安排户外素描、专业课程体验、社会调查等内容;大学二年级,提高专业意识,可安排企业咨询、市场调研、企业或制造商实习;大学三年级,增加应用课题,联系实践课程,加强工作作业,增加项目设计、项目预算、专题研究等内容;大学四年级,加强毕业设计,考虑最后一学期假期时间,根据不同专业方向选择实习生产企业或制造商,结合应用项目、研发项目、企业水平项目等,参与设计和实践的不同环节。对于各专业领域,假日教学内容也有自己的重点,如:平面设计应注重市场营销、市场调研、企业文化研究课程,注重企业形象的规划设计。同时,在包装装饰、书籍设计等不同行业开展课题研究和市场开发;以建筑为基础的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报价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定期了解和理解不同居住空间的规模;工业设计专业要深入不同行业的行业一线,了解生产工艺、材料工艺、市场需求等规律,设计不违反生产工艺和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开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设计或不同展览的展示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应了解流动的服装文化形式、织物市场和当代不同群体的审美趋势;手工艺术应深入工厂、车间、艺术家,继承传统,创新。注重手工的动手体验和操作,注重手工实际的动手体验和操作达到制作和审美的目的。新兴的数字艺术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融合,反映了技术与工具的高度,也特别关注人机交互的关系。因此,设计艺术所涵盖的不同专业领域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我们应该检验我们的专业设置、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艺术和技术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这些都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素质、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假日课堂的建立,有效地将传统的教学和辅导课堂以平面教学的形式立体化,打破艺术表现的单一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培训环节,使设计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