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高考主要考核学生的能力和能力透析的素质

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素质发展

回顾20世纪初,为了满足工业社会的需要,教育基本上被视为人力投资,是为科技发展和大型工业生产提供储备人才的手段。教育追求技术和经济的实际目标,忽视人的精神变化和人格培养;注重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人的精神和价值的实现;重继承,忽视创新。在21世纪,教育必须是一种完整的教育,即教育不仅要为教育者未来的实际物质生活做准备,还要进行精神培养,实现人格的升华。这反映在人才培训的三个方面:K(Knowledge)知识,A(Ability)能力,Q(Quality)质量;要处理好学习知识;(toknow),学做事(todo)和学做人(tobe)的关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教师教学、学生听课、学习和实践,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入学以来,学生被大量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周都要应付大量的作业。每个老师都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每节课的内容都安排得很多,很全面。学生处理能力差,没有时间吸收和理解。结果平时抄袭作业,练习粗心,事后还给老师。一方面,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素质和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科学知识没有真正掌握,达不到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有用的人才来创造未来和发展市场。这使得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无法很快适应社会现象。

要改变这种情况,要注意专业建设,不要脱离社会、市场和现实,同时要注重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是拓宽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大众消费文化相关的能力,增加材料与色彩、纺织面料、电影摄影、交流理论等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同时,教学内容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更新补充,以新的理念、新的内容丰富教学。这样,教学就可以与社会接轨,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之一。

从事计算机艺术设计的人会使用各种相关软件,经常有人问:“你用什么软件?”“用什么软件做电脑效果图最好?”等等。事实上,使用什么软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的质量。虽然好的软件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使用可以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但人们的创造力、人们的艺术品质、人们使用软件工具的水平,即人们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工作的关键。同样的笔,在画家手中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山川,而在别人手中可能只能画鬼涂鸦。

我们不能成为软件工具的奴隶,不受一两种软件工具的限制,让工具为我们服务。然而,要达到这个水平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质量来实现。

二、艺术设计高考素质化

中小学应解决知识和素质的基础教育问题。进入大学时,要处理基础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深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科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要特点,体现在大学生要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预备培训,为走向社会、走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阶段是青年成熟的关键阶段,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个国家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集结和构成,人才的关键取决于高素质的基因和体现,高素质的产生取决于一个国家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教育质量取决于每个高校的师资。有了优秀的师资队伍,最终需要合格的优秀学生。

艺术设计高考就是决定我们用什么样的网络,捕捉什么样的鱼!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选择最适合设计的学生和人才。我们应该尽快编织设计选拔网络。几十年来,公众的想法是:“设计就是画画,能画就能设计。”希望通过艺术设计高考改革,深刻广泛地传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的思想!我们不是艺术学院招收纯艺术人才,我们想创造的是能够发展中国艺术设计事业的人才!

高考主要考核学生的能力和能力透析的素质。能力一般是指记忆力、理解力、表现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概括力、想象力、鉴别力等。我们需要评估的能力应该分为一般因素的评估,具体来说应该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表现力+创造力+综合能力。这三个方面总结了艺术设计考生的基本素质,从战略角度宏观构思(长远发展构思)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改革:艺术设计基本技能评价(表现力)、视觉感知评价(艺术设计的基本形式和审美感知表达能力)、理性综合分析能力评价(理性几何数学运筹能力)、创意识、创意能力评价(从技能到思想创造时代)、综合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评价(计算机应用是一种进步,同时是一种倒退和误解。

三、艺术设计素质实践教学

我们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三阶段的教学形式:建模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课程之间缺乏内部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综合技能培训,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艺术设计方法和程序,所谓的基础课程不能为专业设计提供支持。没有明确的大纲和标准,缺乏整合和连接。因此,没有综合的艺术设计实践,就不可能培养优秀的设计师,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必须基于高度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应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实施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灵感、讨论教学,形成真正的沟通、互动,可参照国外一些高校的教学模式,如“工作室制”“导师制”等形式。

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毕业设计方面,我们可以结合技术创新,强调与市场和时代的融合,根据中国市场和企业的具体情况优化教学体系,加强艺术设计的素质实践教学,开放“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这条路是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