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建设

目前,我国各级学校艺术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或尚未建立,导致评价目的、主体、对象、方法、结果和解释不同程度的扭曲和误解,严重影响艺术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导致艺术课程教学管理混乱、教学目标水平混乱、教学质量低等缺点。如何评价艺术课程的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评价”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件事的价值。在教学理念范围内,“评价”它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诊断、反馈、质量监测、管理、导向等功能。

课程评价从一定的课程评价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然后将这些评价活动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评价理论体系作为指导评价的范式。艺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不是指令性的,而是解释性的。以下作者讨论了评价的目的、主体、对象、范围、方法、解释、价值等基本要素,旨在为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构建“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评价目的

艺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建设应从评价目的的改革开始。艺术课程应面向所有学生,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所谓的教育公平原则,首先,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应因家庭、社会、政治、文化和体质的差异而导致不平等。其次,由于先天因素的不同,教育机会的分配应根据学生的才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艺术课程的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和公平的机会和条件,以获得良好的艺术审美质量的发展。教学评价应由传统的“甄别选择”转变为“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少数学生,“超常”学生追求卓越,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他评”与“自评”主体的变化和有机“结合”

艺术教育是提高全社会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学生、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要参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也是评价的主体。长期以来,课程和教学评价的主体由上而下依次是政府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而受教育者学生则被排除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单一的评价对象。这样,学生就可以依靠教师,教师依靠学校,学校依靠政府部门的评价关系,导致课程评价的主体是直线的、单一的,课程和教学评价不那么全面、片面、民主和独断。艺术课程的评价主体主要由“单一性”走向“多元化”鼓励社会成员和学生家长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各种评价。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和政府部门是评价的主体,改变自上而下的直线评价关系,扩大评价的民主性和开放性。

学校艺术教育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教学活动评价必须建立尊重学生的基本前提,积极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将小组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参考他的评价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习信心和终身学习愿望,使评价成为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也是改革传统艺术教育封闭评价方法的有效措施。

三,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固定课程表”转变为“弹性课时约定”

传统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它对时空观的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是封闭和狭窄的。

从空间范围来看,传统艺术课程的评价侧重于课堂或学校的教学活动。其学习形式一般是教学、机械记忆、被动模仿和反复练习,因此排斥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改革后的学校艺术新课程是一门内容广泛、与实践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课程。从传统的教材教学模式转变为图书馆、野外、家庭、美术馆、展厅等的广泛应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场所和课程资源,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因此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从时间准备的角度来看,传统艺术课程过于强调经典绘画技能和知识,脱离社会现实,不仅建立了一刀切的教科书分类体系,而且严格规定了各种教科书的百分比,这太统一了“美术教学大纲”最显著的特点是课程独立,相互联系少,容易在课堂上一步一步教学,教材操作技能设计、教学内容分布、教学活动安排适合固定课时,形成传统的课堂时间表概念,课堂时间表以外的各种教学活动和其他类型的课程,如选修课、实践课程和隐藏课程。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学科目及其课时比例的统一进行了重大改革。对于教学计划或课程计划,国家没有绝对一致的硬性规定,硬性规定改革为灵活协议,给予地方或学校和教师相当独立的地方或学校课程权力。地方、学校、教师或年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灵活的时间,突破固定的课时概念,加强课程和教学的实践活动。突破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编制和实施“三中心”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课时评价观。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