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过度学习”的表征

“过度学习”的表征


“过度学习”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进一步学习只是基于背诵或记忆”.[1]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有利于保持学习效果。虽然本文的“过度学习”与心理学有关,但它不是心理学的概念,而是教育学的概念。在本文中,“过度学习”特别是指在公共学习领域反复学习过多和困难的内容。其中,“公共学习领域”是指某一群体中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领域。过度学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复学习。


重复学习是过度学习最直观的表现。它是指对相同的学习内容进行过多的反复学习。这种意义上的“过度学习”与心理学中的过度学习是一致的,是过度的“过度学习”.虽然心理学认为过度学习有利于保持知识,但这种“程度”是有限的。“研究表明,保持效果好、省时省力的最佳过度学习率为50%.[2]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的抑制,导致大脑活动减少,注意力下降,学习效果差。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过度学习。比如在高中,原本是三年的学习内容,前两年很多学校基本都完成了,整个高三基础都是一轮又一轮的复习。在笔者的经验中,高三复习达到六轮。许多教师甚至认为,新教学阶段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高三的六轮复习。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只是赶上高一、高二、高二暑假补课的进度,没有时间考虑学生是否消化;同时,学校为高三配备了最好的老师(所以很多老师只能带到高二,不能带)。很多学校在准备初三升高中的时候也是这样。


(2)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任务量远远超过其时间许可。学生的学习任务量,可以用学习时间来衡量。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中学生是6名:00前起床,大约有2/5的中学生在600左右:00-6:30之间起床”;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初中生(54.7%)在22%:00以前就上床睡觉了,但只有28.1%的高中生能在22%上床睡觉:00前上床睡觉。其他大部分高中生都要在22中:00后睡觉,少数高中生甚至要在23岁以后睡觉:00或23:30岁以后才能上床睡觉。[3]可见,绝大多数中学生每天只有不到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来完成作业。同时,调查还指出,高中生“除了利用课间休息、午休和自学时间做作业外,还要回家做4个小时左右的作业。在英国,“12岁以下儿童不能做家庭作业;12-14岁的家庭作业时间每天不超过1小时;14岁以上不超过1.5小时。还规定,学校每周布置家庭作业的天数不得超过4天。[4]从学习内容的角度来看,中国学生的过度学习也十分明显。一些研究人员比较了中国初中的“科学”教科书和澳大利亚初中的“科学视角”教科书,发现生物学、物理和化学知识点分别为37点、45和30,科学视角分别为23、37和23个。[5]此外,过度学习在宏观上也表现为过早学习,即提前入学年龄,让孩子过早学习自己不该学的东西。


(3)过难学习。


难学是指学习内容的难度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中国学生的学习难度是举世无双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初中数学的“知识含量”、“推理”、“运算”、“背景”和“探究”的难度系数分别为:2.23、2.15、3.72、1.13和1.55,而英国则分别为1.28、1.50、1.84、1.51和1.79.[6]在前三个维度上,中国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明显高于英国。虽然英国在后两个维度上高于中国,但这两个维度基本上不涉及中国的实际考试和教学过程。也就是说,中国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基本上集中在前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的难度明显高于英国。这就是教材本身的难度而言。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在高难度考试中获胜,中国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难度。例如,美国的STC教材(ScienceandTechnologyforChildren)在“物质科学”模块的引入中,教师需要8个小时来探索学生的前概念,通过建立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教学预期目标之间的桥梁,帮助他们清除前概念障碍;在同一模块教学中,我国科学课直接进入主题,基本上不注意学生的前概念问题。[7]这种做法会直接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正如研究人员所说,“中国学生学到的大部分东西都不被理解。””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