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中国。为了促进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西南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要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优先发展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此外,为了深入了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为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民族教育研究提供最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需要加强西南地区民族教育实证研究,找到促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战略,促进中华民族“多元化”文化模式的建立,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首先,对民族教育的理解
由于探索民族教育的重点不同,通常会获得不同的民族教育理解。例如,滕兴教授将民族教育分为广义民族教育和狭义民族教育。其中,广义民族教育主要是指具有共同文化的民族和群体为了适应主流社会,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实施的社会活动。狭义民族教育主要是指少数民族教育,即在多民族国家实施的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少数民族成员的个人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完善民族教育;另一个例子是耿金生认为,民族教育是一种服务于民族共同文化的社会活动。
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教学现状分析
1、教育水平各不相同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学校种类复杂多变,而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比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学校教育水平较高,而县镇学校、牧区学校教学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规定的教学要求。
2、教育内容与实际有些不符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国家规定的教学课程,还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双语课程。课程条件复杂,突出了许多问题。一是设置教学课程时,脱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盲目应用国家课程,难以有效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二是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忽视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对学习环境的认识明显不足,难以有效发展民族文化;三是民族学校教学内容实用性不足,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中缺乏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物种和多元文化减少;第四,教材和材料的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管理。
3、双语教学难以顺利开展
西南少数民族在使用和学习汉语时有不同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同时学习汉语;二是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三是将民族语言定位为辅助教学语言;第四,充分学习汉语。双语教学的实施可以促进多元文化的创新,促进民间语言教学与民族语言教学的融合。然而,由于缺乏教师、教学环境差和双语教学质量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阻碍了双语教学的实施。
4、基础教育相对薄弱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入学率、录取率和巩固率普遍较低,而复读率、留级率和辍学率普遍较高。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在这一地区普及存在很大阻力;二是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教师年龄差距较大、职称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较低、教育观念和教育观念过于落后、现代教育观念、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三是基础教育设施严重不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材、课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校舍条件极端,学生难以获得舒适的学习氛围,现代教学设备总数较少。
5、高中毕业生就业困难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二是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突出的高校专业结构矛盾;三是地方基础教育发展难以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学校与企业联系难以紧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正是这些不利条件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6、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受到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无法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导致当地民族教育教学条件落后,教学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此外,教师待遇条件无法改善,影响教师的发展,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7、传统教学理念制约民族教育的发展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不利于民族教育发展的传统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受到这些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缺乏开放意识、科学观念和创新精神,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此外,西南少数民族教育受到投资制度和管理机制的限制,无法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