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建议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服务体系

建议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服务体系


1. 加强个人职业管理理念,全程职业规划教育


在高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导向,将自我认知、职业发展与实践相结合,落实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分阶段进行,使职业规划与职业终极目标相结合。要帮助刚入学的大学生设定终身职业目标,找到自己在大学阶段需要完成的“人生子计划”,以不同阶段为时间单位,将职业渗透到每一个大学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设定了终身目标,也是暂时的,因为目标的设定和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很可能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重新规划自己的目标和实现手段。在人生规划各个阶段的实践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建立终身服务机制,帮助学校在学习阶段和毕业生进行人生规划。


2.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的全过程需要制定大学的学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并有机地连接学生的学习、就业和成长。然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并不完善。高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服务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前期咨询、方向定位和实践指导,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提高职业规划主体的主动性,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尝试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一些有利于职业规划各环节有效衔接的制度和规定,“强迫”大学生进入职业规划生活的角色。例如,大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个阶段与学分相结合,限制学生根据学校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管理的要求,积极参与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运行,逐步探索个人职业生涯的实践路径。


3. 打造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平台


高校应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完善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在校园内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室。根据专业背景,在工作室设置不同的部门,帮助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咨询和帮助。专门的职业规划工作室也可以开发完整的培训课程。例如,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对象的特点,在学习阶段建立研究型、创业型、技术操作型等专业模块,并设计具体的职业内容。二是加强校企联合力度。目前,发达国家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的网络连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可以采用网络化的形式。高校要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加强以创业、科研、实践为重点的职业规划实践基地建设。按专业、层次、阶段为学生联系与学生未来行业、岗位相匹配的单位进行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了解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工作环境。三是充分整合学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一个自我评价平台。大学职业规划教师可以帮助不同性格和背景的学生通过自我测试平台设定终身职业目标。职业规划自我测试平台也可以帮助职业发展中的学生在动态职业规划过程中随时进行测试,从而调整职业目标和实践方法。


4. 加强专业职业规划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规划工作室需要一支专业、专家、科学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这就要求这些教师具备专业的职业规划知识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是提高专业知识。专业职业规划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随时变化的国家相关政策,紧跟时代脉搏,了解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变化。二是从事职业指导的技能。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第三,教学相长,与时俱进。职业选择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后,更重要的是参与全方位、广泛领域职业规划的指导和咨询。专职从事职业规划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视野和专业指导技能和知识。


5. 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模式需要完善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的,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不同的。它要求每个进行职业规划的人对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四个方面和未来的职业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有机结合,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仍与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相似。虽然已经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更需要高校提供专业指导。专职人员在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为不同专业、个性、价值观的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包括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精心的职业方向指导、搭建实践平台、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增加职场实践机会、全力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等。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