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为我国重要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力更生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是通过构建标准化指标和实施标准化统计步骤来完成的。在信息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详细全面探索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及其未来标准化道路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数据。
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现状
(一)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精细化水平不高
系统地掌握和控制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都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高。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包括农业服务业等农业服务业。但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一个或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可能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在内的复合产业不够清晰,可能导致农林牧副渔业统计信息交叉和数量关系不准确。目前,农业统计没有对复合产业进行详细的划分和规定,可能存在复合产业统计信息不足和不匹配。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订,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保留着许多传统过时统计的阴影,许多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被先进的设备和设施所取代,而一些传统的统计方法可能存在劳动力成本高、准确性低等缺点,不利于提高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例如,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是对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直接间接生产成本的简单平均统计,即县级汇总各农村调查户的数据,以各农村调查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加权平均;省市采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方法进行总结。如果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很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2)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从收集到传输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也给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在收集传输过程中面临着专业性薄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确定,由于种类太多,如何选择抽样方法仍然是统计抽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抽样方法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在统计工作中非常常见,操作也比较简单,但在农业统计中并不是特别容易。这与农业统计的特点有关。农业经济统计一般是新鲜产品,农产品难以定性和定量分类。虽然统计过程中的随机方式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降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水平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报告,下层统计知识水平低,数据传输主要采用纸质数据、电话报告等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错误,在后续审查处理过程中难以发现,最终这些错误将扩大数据误差率,降低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农村经济基础数据卡的统计数据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报告。在报告过程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有错误,下一步的审查将会更加困难。
(3)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低,缺乏可信度
农业经济数据收集传输后,必然面临数据标准化处理的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处理,数据才能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能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目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面临处理水平低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缺乏信息可信度。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相对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保持在简单的总结和平均水平,没有挖掘和分析数据的深层关系。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农业问题的简单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精细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现有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指导和促进未来的农业生产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其次,统计部门还需要找出不同类型统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及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件的可能性和规律轨迹。目前,一些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相对传统,难以负责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难以准确预测未来趋势。这也使得虽然统计数据已经存在,但能够充分利用和使用统计数据的人并不多,很难将第一手数据转化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了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队几年前建立了全省农村统计调查网络,建立了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培养了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立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和监测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