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是一种规模适中、特色突出、效益好的非平衡农业生产体系,是根据区域整体资源优势和特点,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而形成的。是满足当前社会消费需求和农业市场细分需求的必然结果。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莱城区和钢城区两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2246.33平方公里,人口135.16万,是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该市耕地面积59229公顷,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此外,四季温暖的温带气候使莱芜成为中国著名的粮食、蔬菜、水果和牲畜生产基地。莱芜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有:莱芜姜、白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和白花丹参。
1.莱芜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2016年,莱芜生姜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量32万吨;大蒜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22万吨;花椒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2万吨,鸡腿葱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量4.1万吨;白花丹参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干参2500吨。莱芜农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其生姜以其皮薄、色泽鲜艳、肉细、辣味著称,被国家列为中国珍贵产品和优良蔬菜品种;莱芜白大蒜与生姜同名:花瓣细、辣、耐贮藏;莱芜鸡腿葱:质地鲜嫩,辛辣,是烹饪菜肴的最佳调味品;莱芜红袍辣椒:辣椒皮厚,色泽鲜艳,香味浓郁,不仅是提炼先进食用香精的优质原料,而且是一种优质的调味品。莱芜大红袍花椒、生姜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1998年,莱芜花椒、生姜主产区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中国姜之乡”。莱芜依托特色农产品开发的加工企业有240多家,以当地农产品为交易品种的经贸企业有300多家。其中,从事农产品加工出口业务的企业187家,特色农产品年营业额45亿元,全行业产值110多亿元,全市特色农业种植户20多万,涉及农业人口40多万,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近80%;特色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全年约2万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2.莱芜特色农业发展的不足
莱芜特色农产品经济的发展既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又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级产品占主导地位,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低。在许多特色农产品中,莱芜生姜和白大蒜主要出口,花椒、鸡腿葱和白丹参主要在国内销售。但无论是出口还是国内销售,初级产品都是主流,占80%以上,导致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例如,2014年莱芜生姜价格达到18元/公斤,2015年下跌至5元/公斤,2016年基本稳定在3元/公斤的价格水平。历史上,莱芜生姜在1997年创造了20元/公斤的天价,但随后一年价格下跌到2元/公斤,可谓“过山车”市场。莱芜大蒜也不例外,价格高的时候可以卖到10元/公斤,价格低的时候只能卖到1元/公斤,这也是“过山车”市场。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当价格高时,盲目扩张,扩张价格下降;价格下跌,开始收缩种植面积,反复;几年来,农民的平均收入并不高。(2)农产品深加工比例偏低。在莱芜特色农产品体系中,深加工产品比例不足20%,产品主要集中在腌制品上。例如,腌制新鲜生姜、大蒜产品销售狭窄,主要面向国内低端农贸市场,市场容量有限。高档加工产品主要是寿司姜片、姜丝、蒜粉、蒜片、蒜米罐头,是莱芜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可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但数量少,主要集中在当地山东万兴食品、东井食品、文源食品等少数企业,年出口总额不足5亿元,仅占整个特色农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3)农民分散种植,抗病能力差,品牌意识弱。莱芜姜、白大蒜、花椒、鸡腿葱在整个地区广泛种植,但在集中度和标准化种植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在病虫害防治措施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农民往往各自作战,展示自己的能力,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外,莱芜对名牌产品意识不强,不注重品牌价值。靠近莱芜的章丘把自己的大葱品牌做到了极致。所有正宗的章丘葱都是盒装的,有名字和标志,不再散售,价值翻了一番。莱芜无论是出口姜、白大蒜,还是国内辣椒、鸡腿葱,都不知名,愿意平庸,导致产品价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