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在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2014年,新疆GDP总产值达到9264.10亿元,同年增长10.0%。总产值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经济。主要作物单产量和人均产量均达到全国高水平,增长1538.60亿元。以下是新疆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内容。
一、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规模
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新疆各地区迅速联动,加快了改革创新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逐渐成为农业经济规模效益的主要载体。通过对近年来新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的数据分析,进出口总量不断上升,2004-2010年整体贸易量保持稳定持续上升,从277亿元飙升至852亿元。然而,在过去的六年里,仍然存在局限性。新疆进出口贸易总量在新疆商品进出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由1.49%下降至1.16%。2009年,出现了复苏趋势,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量份额不大,整体规模不大,与自身区域优势和丰富资源没有双向结合[1]。但自2014年“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实施以来,1月至10月农产品产量为31.4万吨,同年增长21.8%,农业经济总值达到24.5亿元;2015年1月至10月,进出口总产值达到1018.4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907.3亿元和111.1亿元;2016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明显上涨,与2015年总额相比,同比增长17.3%。在农业整体发展规模中,农林牧渔业经济格局呈现“U“字型走向,农产品价格波动。
(二)结构
在新疆的农产品结构中,产品形式丰富,坚果和棉花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已成为新疆的主要特产,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自2016年以来,各地区围绕供给侧结构政策,深化农产品主要形式政策改革,棉花种植逐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果蔬种植、花卉、育苗等。,并不断创新农产品结构,围绕自身的区域特点,将传统的种植方式和进出口方式转变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2]。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进出口贸易。它可以在不同的贸易状态下划分类型,对整体结构形成系统的分析和概论,有利于加强内部机制之间的联系。在新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中,主要分为总量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和模式结构。不同的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一系列的机制反应。因此,要不断优化结构,不断升级转型,以适应当前的发展内容和市场和时代的主要趋势。
二、效益研究
(一)经济发展状况
在中国深化西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在“一带一路”政策的供给下,新疆的经济发展逐渐呈现良性状态,在全国经济总额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10年以来,新疆农产品贸易在中国的比重分别为1.50%、1.39%、1.24%、农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1.20%、4.51%、3.86%、3.68%与7.42%、8.45&、7.85%、8.13%,虽然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各项指标在波动中实现了趋势增长,经济总额不断增加,给整体农业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较大的贸易顺差[3]。因此,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得出结论,新疆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
(2)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TC)它可以用来表达贸易中差异在整体贸易中的份额,并作为衡量和洞察国际产业结构的主要依据,以反映不同国家类似产品的竞争力。具体公式如下:TCk=(EXK-IMK)/(EXK+IMK),其中,产品为K,TCK表示K的竞争力指数,EXK表示K的总进口量,指数范围为[-1,1][4]。根据公式的计算,新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处于世界范围内的阻碍状态,但在发展过程中,呈持平趋势,商品竞争空间存在发展潜力,农业经济效益将继续上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疆农业贸易中,在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中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发展趋势呈现“U“字形状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政策中,只有稳定持平发展,不断建设自身特色产业,结合贸易主要趋势,促进农业经济效益良性发展,转变经济结构。同时,为了全面刺激农业经济,增强贸易竞争力,突出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地方产业附加值,提高综合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