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以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小澳镇为例,该地区属于传统渔业城镇,耕地面积小。农业主要是传统农作物种植的小户型经营模式,共有202.33hm2耕地。截至2018年底,小澳镇已实现130.395hm2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效益农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结合小澳镇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基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1.建设土地流转长效机制
为确保农村土地流转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土地流转长效机制是必要的。因此,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配套制度,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加快流转速度。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是儿童上学和养老金的依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土地转让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如建立重病保障体系。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探索土地转让模式,如分包、租赁、交换、股份合作和共同发展,并根据风险管理、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满足农村土地转让的需要。建设农村土地产权转让交易平台,拓展农业融资渠道,利用期货市场,引入风险投资等具体措施,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土地转让,如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但地方政府必须关注经济和法律风险的探索[2]。
2.建立土地流转机构和平台
通过建设有针对性的土地流转机构和平台,可以保证农村土地流转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土地出让机构的建设可以参照证券交易所等金融交易机构的形式,建立国家土地出让机构,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支持农村土地价值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建立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都是典型的;在土地出让平台建设中,地方政府必须主动承担平台建设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效用,选择“一机构、两品牌”等管理模式,提高土地出让的市场化和法制化程度。在土地转让平台建设探索中,广州农村产权转让管理服务平台属于代表,平台主要具有供需信息、转让信息披露、咨询投诉、政策法规、三资本披露和党诚信披露功能,相关人员可以基于平台快速获取信息,更多资本可引入土地转让领域,农村经济发展自然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支持。
3.完善土地产权政策和制度
完善土地产权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很高,可以巩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在完善土地产权政策时,必须努力确保市场更好地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支持。因此,建议各地开展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农地经营规模化探索,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安全隐患,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根本问题,消除相关障碍;在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时,要科学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贯彻“权责规范、严格保护、归属明确、流转顺畅”的原则,明确农民对土地的责任和权利,促进公开透明的土地流转,界定土地产权,注重农民土地产权的配置。此外,各地要明确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方式,实施农村土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关键,村民委员会和村民组可以更好地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4.结语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建设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建立土地流转机构和平台、完善土地产权政策和制度的可行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需要重视农村包容性金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