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作为一种随着地球形成而存在的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更不用说人工控制了。一旦发生洪涝灾害、龙卷风、台风灾害、干旱灾害、霜冻灾害等气象灾害,将对农业产业造成沉重打击。在中国古代,气象灾害不仅会导致农民无收获,还会导致家庭破裂和死亡。虽然现代社会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但也需要专业人士深入研究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确保农业作物的抗灾能力。
1农业气象灾害简述
1.1干旱灾害
干旱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当地降水严重不足或温度过高造成的。干旱往往导致土地水分流失严重,河流干涸,导致作物根系无法吸收所需水分,导致作物生长发育问题,进而减少产量甚至无收获。干旱灾害造成的作物减产往往发生在一定地区,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造成沉重打击,可视为所有气象灾害中对作物产量威胁最大的灾害。
1.2洪涝灾害
洪水灾害有三种类型,即洪水、洪水和湿灾。造成洪涝灾害的因素很多,如地质土壤结构、河流和降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降雨。大部分洪涝灾害发生在夏季,因为夏季降水量过大,持续时间长,降水面积大。一旦发生这种暴雨,很可能造成农田内大量积水、河流飙升、堤坝决堤等。这些情况对农业作物构成极大威胁。
1.3霜冻灾害
如果温度过低,就会发生霜冻灾害。霜冻灾害在中国东北的春冬季节比较常见。这是因为东北这两个季节昼夜温差大,降温幅度大,作物出苗不能正常进行,导致作物死亡。农民需要重新种植,导致整个地区作物种植周期紊乱,减产绝收。在其他地区,霜冻灾害并不像东北地区那样频繁和严重。
1.4台风灾害
台风灾害基本出现在我国沿海地区,导致作物无法正常授粉,极有可能威胁农民生命安全。
2.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2.1季节性明显
虽然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但其发生时间往往具有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湿度差别很大。比如春秋两季经常发生干旱灾害,而大部分洪涝灾害发生在夏季。正是因为这些气象灾害季节性鲜明,我国相关防灾减灾部门才能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2局部性发生
气象灾害的另一个更明显的特点是,它们通常只发生在某一地区,该地区相对固定,很少涉及国家气象灾害,因此各地区的减灾防灾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气象灾害的特点进行本地化预防工作。
2.3多灾害并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气象灾害往往会发生另一种或几种灾害。比如台风肆虐时,很有可能导致洪涝灾害,使受灾地区雪上加霜。比如干旱灾害发生时,昆虫和蝗虫会紧随其后,造成当地农业经济损失惨重。
33气象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具体影响
3.1西北地区
中国西北自古以来就是干旱灾害的重灾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一地区的干旱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发生频率更高。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的几十年里,西北各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该地区农作物产量严重减少,使该地区大多数人的生活陷入了不良境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其自身的地理特点,干旱灾害对其的影响非常有限,但霜冻灾害非常严重。新疆北部农作物产量减少的罪魁祸首是初冬和初春的霜冻灾害。近十年来,由于霜冻灾害,新疆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作物减产危机。
3.2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的粮仓,但由于干旱和霜冻灾害,粮食产量经常减少。这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虽然是黑土地区,但整个地区绝大多数属于雨养农业。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水量。近几十年来,由于温室效应,霜冻灾害对东北地区的影响逐渐减小。相反,由于降水量稀少,干旱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几乎每五六年就会发生一次大规模的干旱。每次发生干旱,东北地区的作物产量都会减少10%~20%左右。
3.3华北地区
华北地区是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这个地区是中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气象灾害在这个地区的危害更深远。这个地区发生的干旱比洪水多。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可以清楚地发现,华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干旱灾害发生频率逐年上升,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幸运的是,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了该地区的种植策略,大规模种植了抗旱性较好的冬小麦,使得干旱虽然每年都在发生,但影响不大。
3.江淮江汉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江淮江汉地区不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干旱,而且有些地区受到严重影响,没有收获。这两个地区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洪涝灾害之一,梅雨期是中国最长的,暴雨频率、强度、影响比其他地区强,在梅雨期外,降水极为罕见,导致该地区旱涝灾害交替,江淮江汉人民遭受了这两种灾害。
3.5华南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华南地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是台风灾害。正是因为台风频发,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紧随其后。虽然其他几种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但危害程度和范围都不如台风和洪涝灾害。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华南地区平均每年发生3.3次旱涝灾害,在各地区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中排名第一。正是这两种灾害的肆虐,导致华南地区农作物种植业多年遭受重创,农民生活水平始终无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