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产学研结合活动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创新经验

国内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技术集成的基地和技术展示的窗口,一方面与农民有关,促进技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结合,使技术惠及大多数小生产者;另一方面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有关,将农民生产的实际科技需求与上述单位的科技资源相结合,使市场成为科技需求导向。

1.开展教育培训,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起人大多是当地的“能人”或“大户”,包括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人才,熟悉当地情况,了解每个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和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民培训的主要起点,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和农业特点,开展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的培训。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成员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通过对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教育和培训,他们逐渐开始培养自己的当地科技人员,不仅掌握一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而且了解如何结合当地情况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民发西瓜种植合作社开展西瓜技术服务和科技咨询,组织当地农业科技专家、科技专家和外部专家教授,为会员提供典型的解释和现场指导。

2.加强科技与农民的结合,加快科技传播速度

技术咨询培训功能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通过试验示范提供技术推广服务。北京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行间生草技术、林下套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行间景观及园艺布铺设等多项技术示范,使合作社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牌形象逐步提升。通过实地观察,农民有效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好处,普遍愿意尝试新技术,充分体现了示范基地的主导作用。二是通过教育培训推广服务。青岛双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推广温室生产技术和葡萄栽培技术,由合作社组织成员聚会和科技讲座,向合作社成员发送葡萄生产管理技术日历和日历,合作社利用日常机会加强技术信息服务。三是通过统一的服务管理推广服务。通过建立生产标准化建立生产标准化、市场统一、管理统一等服务管理,引导合作社成员按照标准化要求使用农业生产,有效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率。天津市静海县广发蔬菜种植合作社充分发挥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的优势,先后与天津市蔬菜研究所、天津市农业图书馆、黄瓜研究所、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合作社为平台,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推广蔬菜种植新技术,现场解答蔬菜育苗、种植、田间治理、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并向农民传授反季节蔬菜生长控制技术,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3.注重产学研结合,产生了大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与单一农民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孵化和商品试点,反馈实际生产中新技术成果的详细建议。也有农民专业组织开展产学研结合活动。许多农作社作为参与单位或主要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民专业合作小组也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之一。施峰勇调查了2005-2007年杭州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项目数量。结果显示,73家合作社共承担区(市、县)以上科技项目49个,获科技进步奖3个,星火奖1个,丰收奖6个,其他科技奖3个,科技先进集体和个人奖21个。2014年,河北省冀州市农业机械植保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两项涉及农业机械技术的国家专利。合作社开发的膜下喷雾多功能棉花播种机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2014年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枣阳市林峰果业专业合作社创新“第一年种桃树,第二年收桃子”的“三新三高一快”桃树种植新技术得到了国家的肯定;截至2014年6月,该技术已辐射6个省、20多个县、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有自己的实验基地。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其标准化运作和指导作用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特别是发挥其科技创新潜力,需要国家制定相应政策,给予适度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支持合作社开展技术创新推广服务,鼓励合作社开展成果转化、产业、大学、研究等科技活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内部培训引进、外部就业模式,加强舆论宣传,大力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