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调地域特征
一些学者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从不同地区开始,结合实践研究,发现制约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李春丽等[18]指出,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有“农专业合作组织+农专业合作组织+农专业合作组织+农专业合作组织+农专业合作组织+农专业合作组织”他认为,吉林省农业发展有必要建立产业化技术联盟支撑体系。王欣怡等[19]从金融角度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资金问题和原因。他提出坚定不移地坚持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的主导地位,加强商业贷款,建立农业科技企业绿色上市渠道,创建相关投资保险产品,可以有效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赵淼[20]认为,在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可以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山西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转型的主要对象,注重特色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主要项目实施的效率。韩晓杰[21]认为,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收创收、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武威凉州区发展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相关机构和农民对科技成果转化认识不深,成果推广点发展失衡,资金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提出宏观上完善耦合互动机制,加强激励推进机制,微观上加强农民培训,培育和扩大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庄江成[22]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福建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从完善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改革农业科技体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2.农业科技成果的计量分析
近年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分析越来越多,计量分析可以更好、更直观地反映成果转化过程的质量和效益。腾英[23]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模式,研究了定西安定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耦合互动机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张宇[24]认为,只要农业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的效益,就是转化后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系数可以用来计算。董宏林等[25]建立了三种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建立不同类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和必要的,论证了相关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有用性,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金英等[26]建立了农业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要成分分析法评价新疆、青海、宁夏、陕西、甘肃农业科技竞争力,甘肃农业科技竞争力与西北其他省相比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较甘肃14个主要城市农业科技竞争力,发现竞争力与城市综合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加快农业科技信息化进程,提出提高甘肃农业科技竞争力的建议。庄学华[27]构建了庄学华[27]Logistic该模型以水稻、水稻、油菜之间的复种种植技术为例,分析了影响农民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在选定的16个变量中,信息采集的便利性最为显著,并从6个主要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农民采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