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和台湾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必要性,前景广阔。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开展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促进福建现代农业效率,促进福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两岸一体化,实现互补双赢。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闽台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潜力,实现闽台农业科技的多渠道合作,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战略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分析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结构和作物生长节奏基本相同,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福建与台湾的农业交流已从简单贸易转向高新技术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1.特色产业对接纵深发展
福建和台湾在水果、水产品、蔬菜、食用菌、牲畜、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业产业深度对接,促进资本、技术、品种、设备、管理模式合作取得新突破,实现福建当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以漳州为例:2017年,漳州引进台湾农业品种1700多种,其中大面积200多种,推广面积150多万亩;引进台湾先进农业加工设备1.5万多台(套),农业种植加工技术1000多项,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从传统低效经营模式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集约化模式。如鲍鱼工厂化培养技术、白背毛木耳等“墙体式”栽培技术、麻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果蔬产期调整技术、无土栽培、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农产品加工技术也从原来的烘干、腌制、罐头、冷冻等提升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食品加工技术,如流态单体速冻、膨胀和低温真空脱水。
1.22平台建设逐渐多样化
福建进一步推进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台湾商业投资区等平台,进一步推进闽台农业科技交流。目前,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台湾农业企业247家,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7家,年产值36亿元,优良品种200多个,新技术30多项,种植养殖面积55万多亩。
1.33科技交流常态化
加强与台湾省相关农业团体的交流合作,我省部分城市与农会互设“联络处”台湾省农业协会农业组织还在我省设立了海西联络处,共同促进两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同时,我省经常邀请台湾省农业专家学者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讨会,采用台湾省模式,开展现场培训指导,以农民自愿参与为原则,采用统一生产资料,统一分级包装,统一商标品牌和销售,促进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1.科技研发合作范围逐步扩大
加强与台湾相关农业科技团体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福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促进福建、台湾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例如,福建、台湾(漳州)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区是我省与台湾有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实施的农业绿色防治项目,遵循“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组织协调海峡两岸优秀专家,大力推广蔬菜、茶叶、柑橘、林木等农业绿色防治技术,引导和鼓励大型农业种植者和农业相关企业广泛采用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逐步实现村、村、县、市推广,实现经济、安全、有效控制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产品质量、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2
2.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合作水平
目前,福建对台湾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大多处于单向流动状态。合作更多的是引进台湾农业企业,引进台湾优秀农业品种、先进的实用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交流项目多,实际科技合作项目少。在消化吸收台湾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技术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2.需要完善两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
引进新技术后,许多基层农业机构,特别是乡镇,村级农业技术人员未能发挥良好作用,示范推广环节脱节,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管理技术没有广泛应用于我省农业生产,农业分工合作模式尚未形成,直接影响台湾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促进台湾农业技术合作交流。
2.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建立健全有效的合作保障机制,影响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有效性。例如,在农业科技投资方面,不仅农业科研资金少,不能有效组织重大技术研究,而且推广资金严重不足,阻碍了新农业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建立和完善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