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工农业论文

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调查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形式

调查分析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论坛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生四个方面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训质量现状和培训质量保证的一些结论。60份纸质问卷、65份电子问卷、大量网络调查资料、24次座谈会、35位推广硕士个别访谈。培养质量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采用纸质问卷与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广泛调查。调查问卷设计在项目前期印刷成纸质版,并在项目前期公布。“问卷通”在网络上,广泛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单位进行集体讨论,以便深入广泛的交流。三是在普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对象进行个别访谈,获取全面详细的信息。研讨会主要根据推广硕士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反馈,深入人才培训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调查推广硕士培训、需求和实际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选定对象进行个别访谈。重点调查受访者确定的原则是充分考虑硕士推广的个人情况,如学习科研、培训单位、用户和学生地区、参与科研项目等,既普遍又有针对性,符合统计原则。

2现状和问题

2.1.人才培养单位对提升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人才培训单位教师、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培训模式、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对硕士培训质量的影响。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开放式师资队伍,弥补教师应用能力的不足。在教学方面,要强调科学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高水平教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适应和抛弃自己的渐进过程。要实现教学的全面改进,就要有独特性,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个性风格;要有效率,优秀完成教学任务[3]。构建开放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科研与应用相结合,满足技术、管理和生产的要求,使推广硕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应用能力。在课程建设中,在保证教育阶段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增加系统理论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形成优势,使课程建设形成完整性和独特性。既注重规范办学,又注重特色创新;强调稳定性和发展性,从而拓展硕士视野,帮助发展,提升综合素质[4]。构建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原人才培养的不足,进行有益尝试,发挥自身特色,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办学理念上,要大胆创新,改革原有的教研培训机制;开展理论研究,明确一些模糊认识,为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理论政策环境。在管理方面,要加强自身建设,注重管理更新和责任分担,注重可实现的重点领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广硕士培训应分析优势、劣势和挑战,细化目标、战略和相关指标,制定各种特色发展计划和途径。

2.2.人才使用单位对提升硕士培训质量的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根据规模和科研内容,不同单位需要农业推广硕士;使用农业推广硕士的人数为4~8人,工龄4人~20年;主要应用岗位和领域为应用推广岗位;技术职称为中级,职务为科级;认为推广硕士质量水平好;认为农业推广硕士基本适应实际需要,推广硕士培训基本适应科研生产实际;也非常重视推广硕士,在职称评定和晋升中给予一定的考虑和优先;农业推广硕士有利于实际工作,有利于工作的发展。推广硕士是从事科研推广的骨干力量,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对问题有深刻理解,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用人单位也认为,推广硕士缺乏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的毅力和毅力。与实际岗位相比,农业推广硕士的技术素质可以进一步提高。提高推广硕士的培训质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用人单位希望深化基础,拓宽知识位希望深化基础,拓宽知识面,符合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推广硕士创新能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拓宽社会人际网络,更好地的需求。同时,希望人才培养单位从建设完整、全面、广泛、实用的课程体系等方面加强硕士推广培训,成为复合人才,有效保证硕士推广培训质量。此外,推进硕士培训评价保障机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实用的复合型人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