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
1.扩大对外贸易是发展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稳定增长、保障形势的现实需要。洛阳应在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外贸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开拓国际市场。洛阳应主动收集国内外展览信息,及时向企业收集,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河南投资博览会、牡丹文化节经贸活动,扩大外贸订单;洛阳组织外贸优势企业积极参加各种海外展览,推广“洛阳制造”;设立外贸发展基金,支持和奖励更多企业“销售”;继续扩大进出口总额,缩小与郑州的差距,在与其他省市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扩大服务贸易。洛阳应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抓住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政策机遇,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服务业转型,完善新的服务形式。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业务的自主品牌企业,推动建立国家服务外包交易中心洛阳分平台。三是完善通关制度。洛阳要全面落实“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营造便捷的通关环境。推进“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港口互联,加强与青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沿海港口的通关合作,促进内陆和沿海港口功能的相互延伸,为洛阳外贸企业和进出口货物提供通关检查便利。
2.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对于洛阳等内陆城市来说,要转变发展动力,积累新的发展动力,就必须扩大对外资的利用,这是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一是扩大外商投资。洛阳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敞开大门,转变招商理念,不断提高招商科学水平。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洛阳应提出比其他城市更优越的投资指导政策,包括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跨国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洛阳的系统政策,完善投资激励机制,吸引国外资金。二是拓宽招商领域。洛阳应尽量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吸引跨国公司在洛阳设立区域总部和区域研发、物流、销售、结算和后台服务中心。加快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开放,促进金融保险、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医疗保健、贸易物流等领域的开放和投资。第三,要注意引才引智。洛阳在引进资金的同时,注重引才引智。通过“项目+人才”、项目+技术、“项目+载体”等引导模式,重点引进一批引领洛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团队和人才。要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满足和支持洛阳市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
3.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洛阳应注重政策沟通、设施连接、贸易畅通、资本整合和人民群众联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空间。一是扩大经贸合作。洛阳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机遇,重点关注洛阳设备和生产能力高、合作愿望强、合作条件和基础良好的“一带一路”国家,逐步扩大。鼓励企业开展海外加工贸易,举办以技术转让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投资项目。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国外人才、科技和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二是扩大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文物资源,规划建设国家“中国(洛阳)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洛阳要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全面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社会组织和中国机构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的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扩大民间外交。洛阳要与沿线国家相关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定期进行互动交流,密切全方位合作。“一带一路”是洛阳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节,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洛阳进行文化、经济、贸易和民间交流。争取国家支持,举办“丝绸之路古都(洛阳)国际文化博览会”,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参与,重建古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扩大民间交流,增强互信,通过“民间相亲”提高洛阳的国际影响力。
4.扩大开放载体洛阳应继续加强工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载体功能,促进功能集聚和联动发展,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驱动能力,形成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服务业“两区”发展。服务业“两区”建设要着力推进集聚、凝聚特色、提升服务、强融合,加快企业、项目、资源要素集聚,增强支撑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一方面,重点关注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机构,大力发展建筑经济和总部经济,建设研发创意、建筑信息、融资担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突出特色商业区的生活服务功能,重点建设若干商业综合体、精品商业街和现代专业市场,推动“两区”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区域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洛阳市应围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洛阳区“一核三区”建设规划,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成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导者。抓住机遇,依靠科技进步升级传统产业,加强先进设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旅游等五大主导产业。要快速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实现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六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技术优势,优化文化产业、科技服务、牡丹、养老、高效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三是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利于优化洛阳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扩大社会就业,实现洛阳经济跨越式发展,洛阳积极争取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强服务外包研究,及时了解服务外包企业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站、电视、广播等媒体为企业建立沟通平台,提供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培育主营业务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企业自主发展关键和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
5.随着河南自由贸易区的正式批准,洛阳因拥有洛阳地区而突然向公众开放,这不仅是一个重大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洛阳必须立足国际视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一是推进简政放权。要大大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加强政府规则制定和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二是坚持放管服并重。根据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要求,进一步清理市场主体准入和市场建设的政策法规,落实权责清单、负面清单、行政收费、政府资金清单制度,全面披露市县政府权责清单,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权力运行监督管理的长期机制。三是深化商业体制改革。简化企业登记制度,提高工商登记便利化水平。实施注册资本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先证后证改革,提高市场准入速度。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整合社会保险和统计登记证,推进“五证合一”,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四是深化价格改革。要放开竞争性价格,加快水、电、供热、天然气、交通、电信等重要领域产品价格改革,建立价格形成机制,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