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财经论文

CO2在碳排放交易下的减排价值

1、绿色建筑低碳概念下的绿色建筑

目前,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并逐渐成为继工业、农业和商业之后国民经济的新支柱产业。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传统建筑业的发展大多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为代价的广泛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业正在增加GDP。烙上能耗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印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传统的建筑业代表了一种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建设部副部长邱保兴在全国建设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目前,我国建筑能源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我国现有城乡建筑面积约500亿m2。都是高能耗建筑。据测算。SO2浓度值在大气中的加热期平均为非加热期的6倍。预计到2020年。建筑面积达8000~1000m2,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2万亿度电、4.1亿煤、水、油等。接近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三倍。”可见。我们迫切需要开发适合人居环境的建筑。而绿色建筑正是遵循这一理念应运而生。根据我国2006年6月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尘的建筑。而低碳的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积雪减少。在威胁人类生存的气候现象背景下,如海平面上升。它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绿色建筑本质上遵循低碳的概念,因为节能从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0年%~45%。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城市必将在中国各个城市建设。倡导低碳生活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也将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因此,在低碳概念下,衡量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经济中的碳排放交易理念为衡量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个平台。因为碳排放交易可以为CO2减排价值的衡量提供依据。

2、CO2在碳排放交易下的减排价值

碳排放交易是在低碳概念的背景下产生的。源于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一般来说,政府机构评估了一定区域内CO2的最大排放量,以满足低碳要求。并将其分成几个排放份额。每个份额都是碳排放权。政府在碳排放权一级市场。碳排放权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有偿转让给碳排放者。碳排放者购买碳排放权后。碳排放权交易可在二级市场进行。碳排放交易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目标与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进而更有效地激励企业。这是一种双赢的交易方式。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它是目前国际碳交易机制之一。对于绿色建筑CO2减排价值的计算,可以参考目前CDM项目用于交易的“核实减排”(CERs)参考合同价格。一般情况下,当CDM项目参与实现CDM交易时。其CO2减排值为8~12欧元/L,当然,减排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项目的差异、买卖双方的谈判能力而变化。绿色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环境价值。但如果能将CO2的减排价值内在化。从财务评估的角度来看。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将CO2的减排价值作为绿色建筑项目的收益。能真正体现绿色建筑在低碳背景下的实际收益。因此,本文借鉴了碳排放交易的理念。试图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出发。将碳排放的计算和价值计算引入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评价。从而使绿色建筑的一些隐性收益价值化,计算投资效益比,使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清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