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财经论文

中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低碳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低碳背景下,要着力推进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真正实现我国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1)政府的管理和支持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目前,我国已出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电力法》、《煤炭法》、《节能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来看,这些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系统,缺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新能源、新材料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现有能源立法不够详细,缺乏可操作性;三是碳排放法、碳交易法、碳税等低碳经济相关立法需要完善和补充。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尽快完善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步伐,引导企业积极开发低碳产品,有效促进低碳产品的出口。

二是积极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4%,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9.7%,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3%。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电力建设方面,由于大量煤炭被用作电力生产的基础能源,我国电力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8%。因此,我国必须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

三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模式。2012年,中国GDP为51.93万亿元,三产比例分别为10.1:45.3:44.6、美国、日本、欧盟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占GDP的70%以上,说明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12.2%。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比例较低。为了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低碳化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我国广泛的贸易增长模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快服务业发展。

第四,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低碳规则,为外贸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碳排放规则的制定者将是最大的国际贸易受益者。欧盟首先在20世纪末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掌握了制定低碳经济规则的发言权。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地位,积极干预和参与制定国际碳排放规则,为中国的外贸出口铺平道路。

(2)企业的适应和调整

一是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合理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出口贸易需要改变其观念,克服工业或企业财富积累与社会责任的偏离。外贸企业必须正视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低碳理念。加强学习,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大力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低碳技术的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国外向型企业掌握低碳技术的能力非常有限。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共同研发,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进口贸易技术的溢出效应,消化、吸收、掌握和创新低碳技术,提高低碳技术应用的整体实力。

三是从事低碳生产经营,实施绿色贸易发展战略。外贸企业要适应绿色贸易趋势,密切关注国际环境标准的动态演变。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类型、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工艺,积极通过ISO1.4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出口到欧盟的能源产品应按照ERP指令设计,并努力通过ERP认证。绿色制造的主题应体现生态精神、共生、和谐、循环、高效、简单、进化。保持生态平衡,具有自我净化、缓冲和抗逆能力。坚持生态进化,创新、新陈代谢,提高自组织能力。完善生态系统,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功能优化。同时,通过制度转型、制度创新、加强管理等措施,促进企业实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第四,调整出口市场的多样化。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为了分散风险,中国出口企业应综合考虑资源储备、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采取市场多元化战略,面向东盟、拉丁美洲和非洲,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依靠扩大出口渠道,抵御西方国家发起的低碳贸易障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