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财经论文

利用资本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将增加资本收入份额

经济增长现状的原因及转变方向。

技术进步来自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大量技术。该技术是发达国家在劳动力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开发的,属于资本偏见技术进步。所谓的资本偏见技术进步最早是由Hicks(1932)提出的,是指在特定的资本劳动比率下提高相对于劳动边际生产率的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技术进步。以下是从这种偏见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和经济增长模式的方向。

(1)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

假设单位等产量曲线I,表示生产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与资本投资的组合轨迹。它可以表示为F(K、L)=I,两侧取导数的FKDK+FLDL=0,即FL/FK=-DK/DL。换句话说,劳动和资本边际生产率的比率可以通过等产量曲线I相切直线的斜率来衡量。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定义可以看出,随着技术进步的推进,FL/FK将下降,这可以通过图1中B点切线的斜率小于A点切线的斜率来表示。这样,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如图1中I曲线的不平衡移动所示。其特点是K/L比例越大,技术曲线向原点移动的距离越大。从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可以看出,K/L逐年增加,随着资本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会随着技术的不变而下降。当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发生时,这种技术进步将增加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阻止资本价格(γ)相对于劳动价格(ω)的大幅下降。在工资和租金比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偏向型技术的进步,中国经济从点a移动到新的平衡点c,资本劳动比率从OA上升到OB。由于K/L的增加和ω/γ保持不变,可以推出γK/ωL的增加,即资本收入份额的增加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减少。根据增长会计公式,可以看出,随着资本收入份额的增加,所有因素的生产率都会下降。可以看出,在资本偏向型技术的进步下,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符合中国经济增长初期经济指标的变化。虽然初级增长模式是经济增长的必要过程,但需要及时持续增长。正如本文将证明的,合理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结合中国的资源禀赋,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的优势,通过劳动力与技术相结合的劳动偏见技术进步,实现向高级阶段的转变。

(2)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高级阶段。

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被定义为在一定的资本劳动比率下,使劳动边际生产率(FL)与资本边际生产率(FK)相比增加的技术进步,即FL/FK会变大。如图2所示,b点切线的斜率大于a点切线的斜率。这条技术进步曲线的特点是资本劳动比率越小,移动到原点的距离越大。从图2可以看出,当工资和租金的比率保持不变时,K/L会变小,即γK/ωL会下降,也就是说,劳动偏向型技术的进步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这正是中国走向高级阶段所需要的。但是,从发达国家的高级阶段可以看出,工资和租金的比率呈现增长趋势。当工资和租金的比率从(ω/γ)0增加到(ω/γ)1和劳动偏向型技术的进步同时发生时,经济平衡点从a移动到c,资本劳动比率由KB增加。在偏向技术的进步下,由于替代弹性小于1,即使资本劳动比率K/L上升,也会导致资本收入份额下降和劳动收入份额上升。根据增长会计公式,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上升。可以看出,劳动偏向技术进步中经济变量的变化趋势与发达国家在高级阶段的变化趋势一致。如果中国采取这种技术进步,我们可以避免收入不平均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同时充分利用人力资本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

(3)利用诱导性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引用发达国家的技术。然而,使用发达国家开发的利用资本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将增加资本收入份额,加剧收入不平等。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有必要努力使引进的技术符合中国的资源禀赋条件。通过开发或改进合适的技术,不仅不会牺牲经济效率,而且可以促进效率和平等。这种合适的技术可以通过诱导性的技术创新来开发(2005)。图3反映了基于引进技术的典型经济增长类型。其中,I1是发达国家开发的相对资源稀缺源稀缺的合适技术。它是从创新可能性曲线I包裹的许多单位和其他产量中选择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发达国家在高工资利率PD下的生产成本的单位和其他产量。当中国引进这种技术进步时,资本劳动比率从a直线增加到b。此时,中国可以通过开发像i2这样的c点等产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当资本劳动比率为直线OB的斜率时,平衡点移动到c,即直线P2的斜率,大于直线P1的斜率。因此,随着技术从i1转向i2,劳动收入相对于资本收入增加。根据诱导性创新理论,由于技术i2比技术i1更有效,技术i2将在追求最大利润的私营企业家的努力下发展。然而,中国私营企业家对研发的投资有限,受到因素市场和制度的限制,单靠私营资本家很难开发i2等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