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财经论文

衡量独立学院投资合理化规模的评价标准

衡量独立学院投资合理化规模的评价标准


1、合理投资规模的数量标准


独立学院在投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1)积累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进行比较。国民收入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在国民收入的价值分配中,必须保证投资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合理比例。


累计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累计速度与国民收入相适应;累计增长率为国民收入增长率,累计速度较慢;累计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累计速度较快。


(2)投资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进行比较。投资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一致;投资增长率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投资增长缓慢;投资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投资增长快。


(3)投资产品供应与投资产品需求平衡的比较。投资产品供应增长率=投资产品需求增长率,投资需求增长适度;投资产品供应增长率>投资产品需求增长率,投资需求增长率相对较高。


(4)积累率水平。积累率是积累基金在一定时期内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积累基金是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价值。积累率用公式表示: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使用×100%;消费率=1-积累率。积累率为25%,低积累水平;25%≤积累率≤30%,合理积累水平;积累率>30%,高积累水平。


(5)投资率水平。投资率25%,投资率低;25%≤投资率≤30%,合理的投资率水平;投资率>30%,高投资率水平。


(6)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有关单位在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中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


(7)独立学院的投资集中度。独立学院的发展应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布局的平衡,更多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8)独立学院的整体投资效率。投资效率指标是投资经济活动效果的数量表现,是评估、比较和分析项目投入产出比较关系的工具。独立学院应根据以下指标评估投资效率。


首先,投资效益系数。投资效益系数(通称“投资效果系数”)是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公式如下:投资效益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利用这一指标考察投资效益时,要注意价格的可比性、影响GDP增加的意外因素以及投资规模对投资效益的影响。


二是施工周期。施工周期是从时间上反映施工效果的指标,是固定资产在建总规模与年度投资完成金额之比。它表明,所有在建项目已经完成的时间,即固定资产从投资到交付和使用以及平均效益所需的时间。公式如下:施工周期(年)=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完成金额。


三是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是GDP增加与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的比值,表示单位生产性投资带来的GDP增加。公式如下: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GDP增加/同期生产性投资总额。生产性投资效益系数不仅反映了生产性投资的效果,而且有助于解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系数变化的原因。


第四,固定资产的交付利用率。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投资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同期投资完成金额之间的比较。一般来说,在一定数量的未完成项目作为正常周转的条件下,固定资产的比例越大,未完成项目的比例越小,施工速度越快,效益越好。公式为:固定资产交付利用率=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同期投资完成金额。


(9)独立学院投资发展能力分析。在发展过程中,独立学院应注意投资发展能力的分析。主要考察以下八个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技术投资率、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和资本三年平均增长率。


(10)独立学院投资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投资获取利润的能力,又称企业的资本或资本增值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金额和水平。独立学院由股东投资。只有保持合理的利润,才能保证学院的正常发展。


(11)独立学院投资偿付能力分析。独立学院的偿付能力是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独立学院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或担保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


   2、适度投资规模的理论标准


适度投资规模的理论标准包括:有利于社会总供求平衡,追求社会总供求平衡是投资规模调控的最重要目标;投资增长率等于或略大于GDP增长率;投资与消费比例协调;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基本平衡;投资效率可持续提高;积累增长率等于国民收入增长率;消费与投资增长相协调。


3、边际效用模型下投资规模的合理分析


(1)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也被称为边际效益递减法则)的基本概念。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影响在以资源为投资的企业中不断下降。换句话说,虽然其总产出在增加,但第二阶倒数为负,使其增长速度减慢,最终趋于峰值,可变元素的边际产量可能会下降。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越来越多时,最后一个单位新增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变量,y是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值在不断降低。这就是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也叫戈森第一法则。


(2)人才边际效用模型分析。所谓人才边际效用问题,是指在我国目前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在当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下,通过扩大教育投资规模,不断培养和增加高素质人才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供给,将刺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教育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供应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规律将发挥作用。当人才供应达到一定数量时,如扩大人才供应,由于我国现有管理制度、就业制度、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和当前就业条件的限制,人才的作用将继续下降,边际收入下降,边际成本上升,最终产生负面影响。根据这一规律,人才供应必须控制在一定数量,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边际收入。


热门期刊